苍溪县黄猫垭镇桃花岛远眺 资料图片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供
返乡创业代表心声
全国劳动模范、利州区白朝乡观音村党支部书记、广元市恒昌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钦:群众信任我,我就更要当好他们的“主心骨”,继续做大产业,让群众过上小康生活,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全国优秀农民工、四川省黄猫垭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洪:我们利用改革开放走出去挣了钱,就有责任和义务回到家乡去改变这一片红色的热土。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怀英
近年来,一个重要群体流向的巨大逆转,深刻折射和印证了全市新型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而这个流向的逆转,反过来又为全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这个群体,就是曾被冠以“农民工”称号,如今则可以是创业者、可以是企业家,还可以是手握技术的高素质农民工。来自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统计表明,截至2022年底,全市返乡入乡创业农民工累计5.5万人,创办企业2.69万个,实现年产值191.36亿元,带动13.61万人就业。从当初的“北雁南飞”,到现在的“群凤还巢”,5.5万人将为乡村振兴带来什么?
返乡创业、全国优秀农民工罗洪
“引凤还巢”
打造返乡创业平台
为了让日渐“撂荒”的土地重新“活”起来,在成都打拼多年的罗洪下定决心返回故土,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2013年元宵节刚过,罗洪把打拼了大半辈子辛苦经营的鑫春雷石材公司交给了妻子和儿子经营,自己回到家乡——苍溪县黄猫垭镇成立了四川省黄猫垭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立足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和绿水青山,投资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农旅融合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园。
为了发展优质安全、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业,罗洪请来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踏勘规划,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在5个贫困村流转撂荒土地6000亩,开荒种植霞脆桃、白肉枇杷等水果,配套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吸纳当地村民600余人返乡就业,实现人年均务工收入近8000元。同时带动当地85名在外农民工投资2.5亿元回乡发展。
“以前农闲时外出打工,挣个几千块钱回来再买买种苗、化肥,一年忙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钱。现在,除了土地流转费,还能到罗洪的公司务工,一年净挣1.5万元。同时,我利用自家剩下的土地上种了4亩丹参、3亩瓜蒌、5亩黄精,一年收入5万元没问题。”2月10日,正在苍溪县黄猫垭产业园里指挥工人扩建大棚的村民张永强一脸喜悦,“如今守着家门口就能挣‘票子’,生活滋润得很呢。”
这,仅是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以“星星之火”催生起“燎原之势”的一个缩影。从“引导外出”到“鼓励返乡”,不仅是农民工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是劳务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将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开发人力资源、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来抓,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先后出台《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着力健全创业政策、创业服务和创业保障三个体系,从主体培育、创业用地、载体孵化、创业融资等九个方面全方位、全链条式支持返乡入乡创业。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并成功创建首批“四川省返乡创业工作先进市”。
以在我市召开全省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暨表彰大会为契机,各地相继建立了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如苍溪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列入政府规划;剑阁县县财政每年将财政新增收入的15%配套支持返乡创业;青川县财政拿出 400万元补充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按照1比10的比例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贷款支持力度,争取资金贴息200余万元……
针对农民工特点,我市筹资1亿元建立广元市创业小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推行“政府+银行+担保”融资模式创新融资供给,2022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8亿元,放贷量居全省第三。
市委、市政府重视推动,市级各部门合作推动,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合力推动,各级政府相关政策推动,从“助凤展翅”到“引凤还巢”,我市为广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返乡创业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王钦
故乡相同“人”不同
能力观念有提升
故乡还是那个故乡,但回来的人,能力、思想、观念都变得不一样了。
“农民工在外出务工成长过程中,逐渐开阔了视野,积累了技术、资金、资源。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是原来那种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没有管理经验、没有团队意识的农民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坪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趋势时表示,“这些农民工回到自己的家乡,创造自己的产业,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白朝乡曾是利州区最偏远落后的乡镇,“地薄粮少没钱用,一冬三月吃土豆。”就是以前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今年48岁的王钦是土生土长的白朝乡魏子村人。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外经商的王钦心系家乡,回乡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了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他自费到浙江、福建等地考察,选育灵芝菌种。为节省开支,他和妻子吃住在大棚,凌晨五时起床晚上十二时才休息。期间,他先后与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培育灵芝新品种。在他的努力下,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年总产值达9400万元的“金山”。如今白朝乡300余户农民发展食用菌近900万袋(椴),种植羊肚菌600余亩,白朝乡成功创建为灵芝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回乡创业给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能带着乡亲们就业增收,这种心理的满足和自豪,是以前没法体会的。”王钦如是说。
市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甘兴伟介绍,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集中在种养、旅游、批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特别是种养业居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朝一二三产业融合迈进。
“通过返乡创业,我把食用菌做成了大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我将带动乡亲们致富增收。”王钦的返乡创业路印证了这一点。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怎么来?一方面要培养,另一方面就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李坪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成为产业发展领头者、群众增收带动者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力量。
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全市实施农民工党员发展计划和“头雁”培育计划,大力选拔优秀农民工和优秀返乡创业者进入村“两委”班子,截至2022年底,帮助2236名农民工党员实现返乡创业就业。
其中,剑阁县有87名优秀农民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我县从村级治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技术培育等方面设定岗位,注重把优秀返乡农民工发展为党员,再从中选拔村级后备力量。通过先进典型的带动,引领越来越多的在外农民工返乡创业,共建美好家乡。”剑阁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副主任夏超说。
返乡创业、四川最美农民工曹洪燕
产业发展
引领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返乡下乡创业时代,每个创业创新者都是一株小草,想生长壮大,离不开适宜土壤、空气、水分等支持。
一“离”一“返”,虽只一字之差,却从根本上体现出我市在新形势下,打好“四张牌”、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富民强市的深谋远虑。
“全市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人数逐年递增,创业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匡顺华介绍,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农民工等群体返乡下乡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返乡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初步形成,“创业经济”已成为广元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降低创业门槛。大幅度减少返乡下乡创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设置返乡农民工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兴办各类事业“绿色通道”。建立返乡入乡创业行政许可审批代办、“一费制”缴纳和金融信贷服务中心,提供免费专业服务。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设立投资基金,重点支持转型升级产业、新兴优势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在各县区专门设立返乡创业专项扶持基金。
大力孵化培育。创新实施“政府搭台+企业运作+聚集资源+服务创业”孵化机制,依托现有工业、农业、文旅等产业园区建设返乡创业园,集约供给政务代办等公共服务、融资对接等专业服务、安保保洁等基础服务,成功创建全国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基地)1个、市级创业示范园37个,乡镇返乡创业园135个、村级创客驿站370个,累计入驻项目3164个,年产值达150亿元。
强化要素支撑。坚持创造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以上用于乡村振兴,优先保障返乡下乡创业。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36条等政策文件,吸引赵海伶、邓小燕等一大批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
细化创业服务。实行1名领导干部对接+1个责任部门落实+1个导师团队指导“三个一”挂联机制,推行创业者按创业需求点单、政府向行业专家派单、专家针对需求诊断接单“三单化服务”。按季召开返乡创业企业困难问题会商会,“一企一策”推动解决基础设施配套、水电气保障等创业实际困难750余个,做到创业者有所呼、部门单位必有应。
“农村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返乡入乡创业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返乡入乡创业来引领。”匡顺华表示,在市委“1345”发展战略指引下,广元未来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比较优势,返乡创业、回家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回乡一人,致富一方。这片曾经外出务工的“热土”,今夕变身返乡创业的“沃土”,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了新途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了新模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