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重点工作
(一)就业促进政策全面落实。积极配合行政科室出台稳就业、农民工等系列政策措施。通过网站、QQ群、电话、微信、宣讲会、编印宣传手册等形式,广泛宣传、推送政策。建立落实政策工作专班和绿色审批通道,大力推动网上申领,采取先受理容缺,再补齐资料的方式,尽量缩短办理时限。尤其是针对失业补助金业务量大、矛盾突出的实际,紧急抽调22人,集全中心之力成立工作专班,设受理接件、政策宣讲、档案查询、系统录入、审核审批5个工作组,采取提前上班、延迟下班、取消周末假期的工作制度,确保顺利发放。为884家企业返还稳岗资金1.3亿元,稳定岗位66108个;为16735人发放失业补助金8517.93万元,其中市本级7335人;落实吸纳就业奖补、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就业创业补贴资金21771.37万元;落实技能提升补贴资金4914.89万元,其中市本级785.99万元。
(二)职业技能培训推陈出新。一是创新培训任务分配。加强与经信、住建、应急和退役军人等13个部门协作,通过征求意见,广泛收集服务对象培训需求,确定24个职业工种6500人部门联动培训计划。二是创新培训机构确定。将年初培训计划按职业工种、技能等级、实施单位、培训人数进行项目打包。设定师资队伍、培训场地、设施设备等参与培训机构必备条件,公开对外发布,广泛征集培训机构报名。采取现场公开抽签的方式,分职业(工种)和项目包确定17家承训机构。三是创新培训监管模式。构建就业培训管理机构现场监督、人社部门抽查监督、协同部门参与监督、三方机构评价监督的“四重”监管机制。按照《广元市职业培训项目验收(绩效评估)实施办法》,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第三方机构,在全省率先推行职业培训项目验收(绩效评估)。2020年,全市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43448人,其中市本级4179人。
(三)返乡下乡创业再创佳绩。一是园区建设全面发力。配合农业农村局、农民工工作科出台返乡创业示范园建设标准和认定办法,推动县区、乡镇按市委安排部署建立返乡创业园,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顺利通过复评考核。二是创业担保贷款再创新高。取消15万以下个人反担保措施,开展集体授信、融资集市、扶贫融资对接“三大活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44笔4.39亿元,居全省第一。三是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四川赛区广元选拔赛、2020年“创梦天府”创业指导、创业沙龙等系列创业活动,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高标准、高质量参与筹备全省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暨表彰大会。
(四)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一是决战决胜就业扶贫。逐户摸清18.5万名贫困劳动者就业情况,帮助15.76万名贫困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比上年增加1.76万人。开展“百日攻坚战”大督战、就业扶贫暗访等活动,确保贫困劳动者就业收入稳定。二是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服务。为4608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实名制服务11390人次,帮助实现就业创业和参与就业准备活动4544人,占比达98.6%。三是推动农民工返岗就业。配合农民工工作科起草农民工返岗就业文件,举办迎春座谈会,对接广元籍农民工5000人以上地区复工复产情况,参与农民工返岗就业专车专列、走访慰问、督查调研。对17个行政村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监测,代表全省圆满接受国务院农民工工作督查。四是扎实做好库区移民就业创业。印发库区移民专项行动方案,帮助25196名库区移民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890人,新建就业基地(车间)12个。五是退捕禁捕渔民实现100%转移就业。
二、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确保全市就业局势稳定。
(一)持续抓好政策落实,稳定就业岗位。拓宽线上线下政策宣传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活动,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资料,压缩时限,做到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确保现有就业岗位稳定。
(二)持续扶持返乡下乡创业,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创业融资服务,努力打造“广元创业担保贷款”融资品牌。推动市级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园区建设、评审、认定等工作,为返乡下乡创业提供孵化培育场所支持。做好新就业形态在用工、失业登记、权益保障等服务,鼓励、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
(三)持续做好转移就业,提高组织化程度。深化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强化渝广、成广、西广等区域合作,定向组织就业。挖掘重大项目、缺工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就近就地就业岗位,推广乡镇劳务专合社模式,组织就近就地就业。
(四)持续开展指导督导,提升培训实效。建立职业培训指导制度,根据县区培训开班情况,不定期组织职业培训抽查、指导和督导。大力推进职业培训示范班,探索推行项目制培训,进一步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五)持续强化就业援助,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持续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捕渔民、退役军人、库区移民、零就业家庭等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实施“一人一策”帮扶制度,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六)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准确研判就业形势。做实失业动态、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等监测工作,优化监测指标,强化工作调度,适时分析、研判就业创业形势,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预防苗头性、倾向性、规模性失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