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区多举措推动滨朝劳务协作提质增效
来源:朝天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4-10-29
分享:
近年来,朝天区持续深化滨朝劳务协作,以加强互访对接、精准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服务保障等务实举措,构建起“培训+输转+稳岗”的劳务协作链条,推动滨朝劳务协作提质增效,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紧密互访,搭建协作桥梁。始终把高质量推动两地劳务协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滨江区建立互访交流机制,通过电话互访、实地调研考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推动劳务协作工作走深走实。双方人社部门接续发力,积极构建常态化沟通联系、协商议定、互访对接工作机制,就加强两地信息共享、劳动力供需匹配、技能培训、促进朝天籍务工人员在滨稳岗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签订劳务合作框架协议,深入推进滨朝劳务协作帮扶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双方人社部门共开展对接交流活动5次,新增校企合作、来料加工、以购代扶等劳务协作事项8项。
精准培训,提升就业技能。根据滨江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朝天区主导优势产业发展需要,采取“集中培训+下沉培训”模式,围绕家政服务、缝纫工、民宿管家、麻柳刺绣等10余个工种,开展“订单式”“定向式”集中培训,考虑到部分乡镇地处偏远,脱贫人口等因需要照顾家庭等原因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派遣各培训机构前往各乡镇、易地搬迁安置点或脱贫村开展下沉培训,切实发挥技能提升在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目前,已举办技能培训67期2450人次,学员培训后就业率达80%以上。
多元匹配,拓宽就业渠道。依托“三级劳务体系”,加强“蜀我·会找活”数智平台运用,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作用,主动对接区内企业、农业基地、合作组织用工需求,实现群众灵活务工和企业灵活用工有效匹配。有效利用闲置资产等资源,在村(社)聚居点和易地扶贫安置点共建就业帮扶车间,实现“出家门进厂门”就业新模式,引导脱贫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区共建成就业帮扶车间23家,吸纳周边群众700余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300余人,务工者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贴心服务,促进稳定就业。部门、乡镇、驻村工作队、村四方联动协同,采取“平台定点推送+主动上门服务”模式,为群众定向、定点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岗位推荐等“一站式”服务。发挥朝天区驻杭工作站协调服务作用,加强与驻地人社部门、附近优质企业、人力资源公司对接,建立就业岗位储备库,畅通交流沟通渠道,实时发布岗位信息。主动提供前置服务,建立外出务工联络群,为朝天籍劳动者“一对一”“点对点”提供岗位推荐、权益维护等服务。与此同时,积极落实就业奖补、培训补贴等政策,促进劳动者稳定就业。